近日,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“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”在北京召开。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、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。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出席会议并作大会主旨报告。

会议指出,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给基础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,坚持以人为本、积极拥抱、引导善用、趋利避害,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,优化人才培养目标,建构智能时代课程体系,推进教材数智化升级,构建教学新样态,探索新型评价,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。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、科技与人文、知识与素养、发展与安全、技术赋能与教育公平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以及近期与长远的关系,加快构建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体系。

任友群作了题为“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变革:重构课程、师资与评价体系”的主旨报告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当下的时代命题;要重构课程结构,革新课程设置理念,分层推进、打破壁垒、创新机制,做好课程改革的加减法;要重构师资,加强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,创新教师教育发展模式,完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;要重构评价,坚持核心素养导向,加大政策试点和迭代,加快评价范式转型,防控技术风险。
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、所长宋凌云主持会议。会议设置课程、教材、教学、评价四个平行分会场,围绕课程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问题,进行主旨报告、专题报告和学术沙龙研讨交流。
教育部教材局、基础教育司、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、教育督导局、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同志,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负责同志,部分省(区、市)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负责同志,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、高校课程中心负责同志,以及课程、教材、教学、评价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校长、教师代表等共计150人左右参加会议。